鄧惠光作為一名普通的維修員:
2011年9月——創新性地改造砂漿機裝置,使設備省時省力省成本;
2012年4月——積極專研改裝鋼管翻新機,通過加裝設備零件,使設備更加符合生產需要;
2012年7月——改造攪拌機入料口,自發研究安裝一扇滑動門把入料口封閉,減少空氣污染;
……
提起維修員這個職業,在許多人看來不過是把壞的零件換成好的零件,把移位的裝置撥弄到正確位置。然而,在已經從事維修行業十多年的員工鄧惠光眼里,維修員不僅要把機器修好,還要把機器變得實用好用,通過改造創新體現出維修人員的真正價值。
正是在這種信念的引領下,雖然沒有從事過任何專業訓練的鄧惠光,通過虛心學習、認真專研,習得了過人的電焊技術、維修技術和拼裝技術,是公司實實在在的維修老師傅。
鄧惠光說,他做過建筑,搞過磚廠,最終發現還是喜歡電焊維修工作。他說奠定他扎實的電焊維修基本功是在廣州城堡公司工作的三年期間(1999年-2001年)。進入城堡公司后,他開始接觸專業的電焊工作,跟隨公司做過例如橋梁、海底排污管、填海工程等很多項大工程。也是在這三年,他學習了過硬的電焊技術,為各項維修、拼接組裝工作奠定了基礎,為他的創新改造能力搭橋鋪路。
鄧惠光于2002年開始返鄉并供職于翔順。2010年前后,鄧惠光在負責維修砂漿機時,發現砂漿機的磨損快,軸承易爛,維修頻率太高,給公司的建設生產造成極大的不便。鄧惠光開始轉變思想,不僅僅局限于把機器修好,還想方設法改裝砂漿機。1、他發現主軸軸承座連同用來承托砂漿機斗的靜腔一齊連接,如靜腔內的密封裝置損壞,泥漿水很容易從靜腔進入軸承座,造成軸承損壞,更換軸承比較費力,于是鄧惠光巧妙地在靜腔內加入皮墊圈,防止泥漿水滲漏,還把主軸承座與靜腔分離,軸承座獨立,如果軸承座內的軸承損壞,直接取下軸承座進行更換即可,方便易行;2、他發現由于料斗及物料過重,承托靜腔支架座受力過大,容易造成運輸承托靜腔支架變形,使用卸料很費勁,于是他將運用自己過硬的電焊技術重新制作承托靜腔支架座,增大支架座的承受力,避免靜腔支架變形的情況;3、鄧惠光還發現砂漿機料斗內的拔時臂和拔葉,生產廠家采用生鐵鑄造,因生鐵易磨損,易斷,壽命短。于是他將拔時臂改用鋼筋焊接成形、拔葉用2分鋼板來代替,大大延長機器壽命。4、此外,他還發現,利用砂漿機原本的旋轉手柄倒放斗內的物料非常費力,于是將旋轉手柄卸除,安裝距離大約7cm的兩片鐵片,操作人員只需將一根木棍放入兩鐵片間,利用杠桿原理,很輕松地搬動砂漿機。鄧惠光通過四方面的有效改造,砂漿機更加適用于生產需要,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成本。因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筑公司的60臺砂漿機均作了更新改造。
此外,他還根據公司的實際需要,2012年先后對鋼管翻新機和攪拌機開料口進行了創新改良,大大方便了工作,節約了維修成本。
一次又一次的創新改良,展現了他敏銳的洞察力、創新能力和高尚的敬業精神,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充分肯定,是公司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說:“看到維修頻率高的機器,就會思考是否有對機器改良的辦法,更加符合生產需要,降低維修率,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為公司降低成本,這是我的職責。”
鄧惠光不僅僅對上述機器有研究,他還熟知彎箍機、鋼筋切斷機、壓路機、卷揚機等機器,即使遇到自己不熟悉的機器,他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去認識專研。他靦腆地說:“只要你懂了機器的基本原理,就會融會貫通了,新遇到的機器也不是難事了?!?/p>
在寬闊的維修廠內,鄧惠光如數家珍地向我介紹著自己維修的機器,猶如講述著自己一件件滿意的作品。他指著一輛叉車介紹說,這輛叉車是他利用舊線路板、水泥墩等舊物拼裝而成的,承擔起場內的所有大型搬運工作。他說:“別看他外貌雖然看起來沒有買的那么好看,用起來和新買的一樣好使?!?/p>
鄧惠光經過多年的技術積淀,創新能力成為他自身的最大優勢。他這種不安于現狀、積極探索創新、不斷找尋自己工作亮度的精神成為當今各行各業難得的品質,值得稱頌。